新闻中心

门座式起重机的保养方法有哪些?

作者:超级管理员 日期:2025-07-11

    门座式起重机是港口、堆场等场所用于物料装卸的大型工程机械,结构复杂、工作环境多样,定期保养是确保其安全运行、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。以下从日常保养、定期保养、专项保养及保养注意事项四个方面,详细介绍其保养方法:

    一、日常保养(每日作业前、作业后进行)

    作业前检查

    结构部件:检查门架、臂架、转台等金属结构有无变形、裂纹、焊缝脱落,连接螺栓(如法兰、销轴处)是否松动,若发现异常需立即停机处理。

    行走机构:检查车轮轮缘、踏面磨损情况,轨道有无障碍物、变形或松动,行走限位装置(如行程开关)是否灵敏。

    起升与变幅机构:查看钢丝绳是否有断丝、磨损、打结、锈蚀,绳卡固定是否牢固;吊钩、吊具有无裂纹、变形,钩口保险装置是否完好;卷筒有无异响,制动系统(刹车片、制动轮)是否灵敏可靠。

    旋转机构:检查旋转支承(轴承)有无异响、漏油,旋转限位是否正常,减速器油位是否充足。

    电气系统:检查电缆、电线有无破损、老化,控制柜内元器件(接触器、继电器)有无烧蚀,指示灯、操作手柄是否灵敏,接地是否可靠。

    作业后维护

    清理设备表面的灰尘、油污、物料残渣,尤其注意机构连接处和运动部件的清洁,防止杂质进入导致磨损。

    将起重机停放在指定位置,臂架收回至安全角度,吊钩升至离地面2米以上,切断总电源并锁好操作室。

    记录当日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(如异响、振动、制动延迟等),为后续保养提供依据。

    二、定期保养(按周期划分,如每周、每月、每季度、每年)

    1.每周保养

    润滑系统:对各运动关节(如销轴、轴承、齿轮)按规定加注润滑脂(如钙基脂、锂基脂),检查减速器、液压油箱的油位和油质,不足时补充同型号油品。

    制动系统:测试起升、变幅、行走机构的制动效果,确保制动距离符合标准(如起升机构制动后,重物下滑量不超过规定值),刹车片磨损超限时及时更换。

    安全装置:检查高度限位器、幅度限位器、力矩限制器、紧急停止按钮等是否灵敏有效,模拟触发时应能立即切断相应机构动力。

    2.每月保养

    结构件细节检查:重点检查应力集中部位(如臂架根部、门架与转台连接处)的焊缝,用放大镜观察有无微裂纹;检查金属结构的防腐涂层,脱落处及时补漆防锈。

    钢丝绳深度保养:用钢丝绳专用润滑脂全面涂抹,清除绳股间的污垢;测量钢丝绳直径磨损量,若超过公称直径的10%或断丝数超标(按标准GB/T5972),必须更换。

    液压系统:检查液压管路有无渗漏、接头是否松动,液压油滤芯是否堵塞,必要时更换滤芯;测试液压泵、油缸的工作压力,确保在规定范围。

    3.每季度保养

    传动系统:检查齿轮减速器的齿轮啮合情况,有无异常磨损或齿面剥落,油质是否变质(如发黑、乳化),若变质需彻底更换油品并清洗油箱。

    电机与电气:检查电机运行时的温度、振动和噪音,测量绝缘电阻(应≥0.5MΩ);清理控制柜内灰尘,紧固接线端子,防止接触不良。

    金属结构防腐:对门座、臂架等外露结构进行全面除锈,补涂防锈漆和面漆,尤其在潮湿、沿海等腐蚀性环境中,需缩短防腐周期。

    4.年度保养(由专业人员进行)

    全面检测:通过无损检测(如超声波、磁粉探伤)检查金属结构的内部缺陷;对主要受力部件(如吊钩、卷筒)进行强度校核。

    机构大修:解体检查行走、旋转、起升机构的轴承、轴颈磨损情况,更换严重磨损的零件;校准各限位装置、力矩限制器的精度。

    电气系统升级:检查电缆老化程度,更换老化电缆;测试PLC控制系统、变频装置的性能,必要时进行软件更新或部件更换。

    三、专项保养(针对特殊工况或部件)

    恶劣环境下的保养

    沿海地区:因盐雾腐蚀强,需每周清洁金属表面盐分,增加润滑频率,选用抗腐蚀润滑脂;电气系统加装防潮、防盐雾装置。

    高温环境:定期检查冷却系统(如液压油散热器),清理散热片灰尘;选用耐高温液压油和润滑脂,防止油品因高温变质。

    多尘环境:每日清理空气滤清器,缩短滤芯更换周期;密封粉碎腔、电气柜等部位,防止粉尘进入。

    长期停用保养

    停机前彻底清洁设备,对所有运动部件加注润滑脂,裸露金属表面涂防锈油。

    将起重机停放于平整场地,臂架收回、吊钩落地,释放各机构的应力;切断总电源,关闭控制柜内的断路器。

    定期(每月)启动设备,空载运行各机构10-15分钟,防止部件锈蚀或卡滞。

    四、保养注意事项

    安全第一:保养时必须切断总电源,悬挂“禁止合闸”警示牌;高空作业(如臂架顶部)需系好安全带,使用合格的登高工具。

    规范操作: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的保养周期和方法执行,使用原厂或符合标准的备件、油品(如液压油黏度、润滑脂型号),避免因替代件不匹配导致故障。

    记录存档:建立保养台账,详细记录每次保养的时间、内容、更换的零件及设备状态,便于追溯和制定后续保养计划。

    专业协作:日常保养可由操作人员完成,复杂保养(如无损检测、机构解体)需由具备资质的维修人员或厂家技术人员进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