轮胎式起重机(简称“轮胎吊”)是一种机动性强、适用于露天场地作业的起重设备,其使用需兼顾起重安全、设备保护及场地适配性。以下是轮胎式起重机使用的核心注意事项,涵盖作业前、作业中、作业后全流程:
一、作业前:准备与检查是安全基础
场地勘察与规划
确认作业场地平整度:轮胎吊依赖轮胎支撑,需选择坚实、平整的地面(坡度≤3°,特殊情况需计算稳定性),避免在松软土地、坑洼处或边缘地带作业,必要时铺设钢板或路基箱加固地面,防止塌陷。
清理障碍物:移除作业半径内的障碍物(如电线、树木、建筑物),确保吊臂旋转、变幅无阻碍;与架空电线保持安全距离(1kV以下≥1.5m,1-10kV≥3m,更高电压需按规范增加距离)。
设备状态全面检查
关键部件检查:
轮胎:检查胎压是否符合标准(空载、满载胎压不同),胎面有无裂纹、鼓包或嵌入异物,轮毂螺栓是否紧固。
支腿:伸出/收回机构是否灵活,支腿盘与地面接触是否严密,液压锁是否可靠(防止支腿自行缩回)。
吊具与钢丝绳:吊钩无裂纹、变形,防脱装置完好;钢丝绳无断丝、锈蚀、打结,绳卡固定牢固,润滑充分。
液压与制动系统:液压油位、油质正常(无乳化、杂质),管路无泄漏;行车制动、驻车制动灵敏有效,刹车油/气压力达标。
安全装置校验:检查力矩限制器、高度限位器、幅度指示器、重量限制器等是否灵敏可靠,严禁屏蔽或拆除安全保护装置。
起重参数确认
根据吊装重物的重量、尺寸、起升高度,结合轮胎吊的型号参数(如额定起重量、不同幅度下的允许起重量),确定吊装方案,严禁超载(包括超载吊装或超幅度作业)。
若重物重量不明,需先试吊(离地10-30cm悬停),确认制动可靠、重物平衡后再继续作业。
二、作业中:规范操作是安全核心
支腿设置与车身稳定
作业前必须伸出全部支腿(特殊短距离移动吊装除外,但需严格限制起重量),使轮胎离地,通过支腿受力承载;支腿伸出后需用水平仪校准车身,确保吊机处于水平状态。
支腿支撑时,支腿盘需完全接触地面,必要时在下方垫硬木板(面积≥支腿盘),防止支腿下沉。
起重操作禁忌
严禁斜拉歪吊:起吊时吊绳需垂直于重物重心,避免因侧向力导致吊臂变形、重物摆动或钢丝绳断裂。
禁止超载与“超工况”作业:不允许超过额定起重量吊装,也不可在未伸出全部支腿、未打好支腿的情况下吊装(轮胎承重远低于支腿承重,易导致翻车)。
避免急停急转:起升、变幅、旋转操作需平稳,禁止突然加速或减速,防止重物惯性过大引发晃动;吊重物时不得同时进行两种及以上动作(如边起升边旋转)。
拒绝危险环境作业:遇暴雨、大雾(能见度<10m)、大风(风速≥10.8m/s,即6级风)时,必须停止作业,将吊臂收回、重物落地,切断电源。
人员配合与信号规范
起重作业需有专人指挥(持证上岗),指挥信号需清晰统一(如手势、哨声、对讲机),司机需确认信号后再操作,不明信号应立即停车。
重物下方及吊臂旋转范围内严禁站人,作业区域需设置警示标识或围栏。
三、作业后:收尾与维护保障设备寿命
设备复位与停放
作业结束后,先将吊臂收回、吊钩升至上限,所有操作杆复位,关闭发动机,切断电源。
支腿收回前需确认吊臂已复位、无负载,停放于平坦坚实的场地,拉紧驻车制动,必要时在轮胎下垫楔块防止溜车;长期停放需将轮胎胎压调整至储存状态,遮盖设备防止日晒雨淋。
日常维护与记录
清洁设备表面,检查各部件有无松动、变形或漏油,重点保养钢丝绳(涂抹专用润滑脂)、液压系统(定期更换液压油滤芯)、制动系统(检查刹车片磨损)。
建立设备运行台账,记录每次作业的起重量、时间、故障及维修情况,便于追溯和制定保养计划。
四、特殊场景补充注意事项
长途转移:轮胎吊行驶时需将吊臂固定,限速行驶(通常≤50km/h),避免急刹车;通过桥梁、涵洞时,确认承重和高度符合要求。
狭窄场地作业:需精确计算吊臂旋转半径,必要时采用“单侧支腿”或“对角线支腿”模式(需严格按说明书操作,降低起重量)。
吊装危险品:吊装易燃、易爆或有毒物品时,需配备专用吊具,作业区域严禁明火,司机和指挥人员需穿戴防护装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