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轮胎式起重机运输时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有哪些?

作者:超级管理员 日期:2025-10-10

    轮胎式起重机(以下简称“轮吊”)因自身结构复杂(含伸缩臂、配重、液压系统等)、体积大、自重高,运输过程中易受道路条件、固定方式、部件状态等因素影响,出现各类问题。以下从运输前准备、运输中防护、特殊场景应对三大维度,梳理常见问题及针对性解决办法:

    一、运输前准备阶段:未充分排查导致运输隐患

    1.部件状态未检查,运输中出现部件损坏

    常见问题:未提前收拢伸缩臂、未固定回转机构,运输颠簸导致臂架碰撞变形;液压油箱密封不严,路面倾斜时液压油泄漏;轮胎气压异常(过高/过低),运输中爆胎或轮辋损坏。解决办法:

    运输前按《设备运输检查表》逐项排查:伸缩臂完全收回并锁定,回转机构用专用限位销固定(防止360°转动),吊钩、钢丝绳收至最小幅度并绑紧;

    检查液压系统:关闭油箱阀门,查看管路接头、密封件是否完好,必要时更换老化密封圈;补充液压油至标准液位(避免倾斜时溢出或空吸);

    轮胎检查:按设备说明书调整气压(空载运输时气压比作业时高5%-10%,增强抗颠簸能力),清除胎纹内石子,更换鼓包、裂纹的轮胎。

    2.超限未提前报备,运输中被拦截

    常见问题:轮吊(尤其大吨位型号)运输时易超宽(臂架展开或配重突出)、超高(驾驶室+臂架高度超4.5m)、超重(单轴负荷超道路限值),未提前向交管部门报备,导致运输途中被拦截,延误工期。解决办法:

    提前核算运输参数:测量轮吊运输状态下的外形尺寸(长×宽×高)、总重量及单轴负荷,对比运输路线的道路限值(如高速路单轴负荷≤10t、净高≥5m);

    如需超限(如宽超2.55m、高超4.5m),提前7个工作日向起点及途经地交管部门申请《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》,明确运输时间(避开高峰时段)、路线(指定高速入口/出口、绕行禁行路段);

    超限严重时(如300吨级轮吊),拆分运输:将可分离部件(配重块、副臂、吊钩组)单独用平板车运输,主体设备采用“一拖一”专用平板车(非多设备叠装)。

    二、运输中固定与防护:固定不当导致设备位移、损坏

    1.平板车与轮吊固定不牢固,运输中滑动/侧翻

    常见问题:仅用钢丝绳简单捆绑,未针对轮吊轮胎、车架关键点固定;平板车无防滑垫,急刹车或转弯时轮吊相对滑动,甚至因重心偏移侧翻;固定点选择错误(如绑在伸缩臂而非车架主梁),导致臂架变形。解决办法:

    选择匹配平板车:用带有“轮胎卡槽”“可拆卸护栏”的专用低平板车,平板车承载能力≥轮吊自重1.2倍(预留安全余量),平板车长度≥轮吊轴距1.5倍(避免重心悬空);

    多点位刚性固定:

    轮胎固定:将轮吊轮胎卡入平板车卡槽,用“U型螺栓+防滑垫”固定轮胎(每轮至少2组),螺栓扭矩按平板车说明书调整(一般80-120N・m);

    车架固定:在平板车两侧主梁焊接“限位挡块”(紧贴轮吊车架侧面),用高强度钢丝绳(直径≥16mm)绑定轮吊车架主梁的“专用吊耳”(非临时焊接点),钢丝绳张紧后用紧线器锁死;

    重心平衡:轮吊重心需与平板车中心对齐,偏差不超过5cm;若拆分运输,配重块需放在平板车尾部(平衡主体设备重心),避免头重脚轻。

    2.易损部件无防护,运输中受磕碰/腐蚀

    常见问题:驾驶室玻璃、操作手柄未防护,运输中被飞溅石子砸破;液压管路、电气线路暴露,被树枝或障碍物刮擦破损;雨天运输时,雨水渗入回转轴承、电机,导致锈蚀。解决办法:

    易损部件针对性防护:

    驾驶室:用厚塑料膜+气泡膜包裹,玻璃处贴防撞警示条,操作手柄用专用固定套锁死(防止误动);

    管路/线路:液压管、电缆线整理成束,用波纹管包裹,接头处用防水胶带密封;外露的油管接口(如伸缩臂油缸接头)安装防尘帽;

    回转机构/电机:用防水帆布覆盖,帆布边缘用绳子绑紧(避免雨水渗入),必要时在下方放置接水盘(防止冷凝水积聚);

    运输路线规避:提前勘察路线,避开树枝茂密、路面碎石多的路段;雨天运输时,选择高速路或高等级公路(避免泥泞路溅起泥水腐蚀设备)。

    三、运输中特殊场景:道路/环境因素引发的问题

    1.道路条件差(如坑洼路、坡道),导致设备颠簸/倾斜

    常见问题:途经乡村坑洼路时,平板车颠簸剧烈,导致轮吊配重块松动、脱落;下坡路段制动频繁,平板车刹车片过热,引发制动失效风险;弯道过窄,轮吊臂架与路边护栏碰撞。解决办法:

    路况应对:

    坑洼路:减速至5-10km/h,让平板车缓慢通过(避免单次颠簸幅度超10cm),必要时用钢板铺垫坑洼处(增强路面承载);

    长下坡:提前检查平板车制动系统(含手刹、脚刹、淋水装置),下坡时开启淋水降温,车速控制在15km/h以内,与前车保持50m以上安全距离;

    窄弯道:提前规划绕行路线(如选择有“加宽车道”的弯道),若必须通过,安排专人在弯道两侧指挥,缓慢转弯(车速≤5km/h),避免臂架、配重与障碍物接触;

    应急处理:若配重块松动,立即停车(选择平坦路面),重新用螺栓固定配重(扭矩按说明书要求,如200-300N・m),检查无松动后再继续运输。

    2.运输途中突发故障(如平板车爆胎、轮吊漏油)

    常见问题:平板车轮胎因磨损或异物穿刺爆胎,导致设备倾斜;轮吊液压管因颠簸破裂,液压油泄漏,污染路面且影响后续使用;电机接线松动,运输中产生电火花。解决办法:

    提前准备应急物资:平板车配备备用轮胎(与原车同型号)、千斤顶、扳手;轮吊携带备用液压管、密封圈、液压油(10-20L)、绝缘胶带;

    故障应急处理:

    平板车爆胎:立即开启双闪,将车移至路边安全区域(远离行车道),用千斤顶顶起平板车,更换备用胎,充气至标准气压后再行驶;

    液压油泄漏:停车后关闭油箱阀门,清理泄漏油污(避免污染环境),更换破损管路和密封圈,补充液压油至标准液位,检查无泄漏后再继续;

    电气故障:断开平板车与轮吊的电源连接,用绝缘胶带包裹松动的接线头,禁止在未处理前通电(防止短路);

    事后报备:故障处理后,及时向交管部门、收货方报备延误情况,必要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现场检修(避免强行运输扩大故障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