轮胎式起重机作为集机械、液压、电气系统于一体的重型设备,长期闲置(通常指超过3个月)时,若防护不当易导致轮胎老化、金属部件锈蚀、液压系统故障、电气元件受潮等问题,直接影响后续使用安全性与可靠性。需围绕“防老化、防锈蚀、防系统失效”核心目标,从设备预处理、存储环境、定期维护、安全防护四个维度落实以下注意事项:
一、闲置前:全面预处理,消除“隐患状态”存储
闲置前的系统排查与处理是避免故障累积的关键,需按流程完成清洁、检查、修复与防护操作:
彻底清洁,清除残留污染物
车身与工作装置:用高压水枪(压力≤0.8MPa,避免损伤密封件)冲洗车身、起重臂、转台表面的泥土、粉尘,重点清理轮胎花纹内的石子(用工具挑出,防止长期挤压导致胎面变形);若设备接触过腐蚀性物料(如盐雾、化工原料),需用中性清洗剂擦拭,再用清水冲净并晾干。
液压系统:启动设备空载运行5~10分钟,让液压油充分循环后,放出油箱内的旧液压油(若油液已变质,需彻底清洗油箱内壁),更换新的液压油与滤芯(按设备手册型号匹配),避免旧油中的杂质堵塞油路。
电气部件:用压缩空气吹扫电机散热孔、电气控制柜内的粉尘,用干抹布擦拭控制面板、接线端子,检查端子是否有氧化痕迹(若有,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后涂抹导电膏)。
系统检查与故障修复
机械结构:检查起重臂有无变形、裂纹(重点查看焊缝处,可用着色探伤剂检测),若发现裂纹需立即焊接修复;检查各连接螺栓(如起重臂销轴、转台固定螺栓)的紧固情况,松动螺栓需按规定扭矩拧紧;检查钢丝绳磨损、断丝情况(断丝数超过标准需更换),并涂抹钢丝绳专用润滑脂。
液压系统:检查液压管路、接头有无渗漏(若有,更换密封件或损坏管路),用压力表检测系统压力是否正常(压力值需符合设备手册要求);检查液压缸活塞杆表面有无划痕、锈蚀,若有轻微锈蚀,用细油石打磨后涂抹防锈油。
轮胎与行走系统:检查轮胎气压(放至标准气压的80%,避免长期满压导致胎面龟裂),查看胎面有无鼓包、划伤,损坏严重的轮胎需更换;检查轮毂轴承有无异响,若有需拆解清洗并重新加注润滑脂。
关键部件防护处理
金属裸露部位:起重臂销轴、液压缸活塞杆、吊钩等金属表面,需涂抹一层厚度均匀的防锈油(如30#防锈机油,避免过厚导致后续清洁困难);吊钩若长期闲置,可包裹一层塑料膜,防止灰尘附着。
液压与气动接口:所有液压管路接头、气动接口(如制动系统接口),需安装专用堵头或密封盖,防止潮气、杂质进入系统。
驾驶室与电气箱:关闭驾驶室门窗,在驾驶室内放置防潮剂(定期更换),并用塑料膜覆盖座椅、操纵杆;电气箱内放置干燥剂,关闭箱门后用密封胶带密封缝隙,防止潮气侵入。
二、存储环境:严控“温湿度、洁净度、空间条件”
优先选择室内存储
理想存储场地为干燥、通风的封闭式厂房,避免露天或半露天存储(若只能露天存储,需满足以下条件):
温湿度控制:室内环境温度保持在-5℃~35℃,相对湿度≤65%,可配置温湿度计实时监测,湿度超标时启用工业除湿机;避免将设备放在低洼处(防止雨水倒灌)或靠近热源(如锅炉、暖气)的位置,防止轮胎、橡胶密封件老化加速。
地面条件:存储地面需平整、坚实(承重能力≥设备总重量的1.5倍,避免地面下陷导致设备倾斜),地面可铺设碎石或钢板(防止轮胎直接接触潮湿地面),设备停放时需用垫木垫起轮胎(垫木高度≥10cm,使轮胎脱离地面,避免长期受压变形)。
露天临时存储的额外防护(仅限紧急情况,最长不超过1个月)
防雨防晒:搭建钢结构防雨棚(棚顶高度≥设备最高点1.2倍,避免雨水滴落至设备),设备整体覆盖加厚防水帆布(帆布需具备防晒功能,防止紫外线加速轮胎、橡胶件老化),帆布底部用重物(如沙袋)压实,防止风吹进雨水或粉尘。
排水处理:存储区域需提前开挖排水沟(沟深≥30cm,坡度≥5°),确保雨水能快速排出,避免设备底部积水。
三、闲置期间:定期维护,避免“静态损耗”
根据闲置时长调整维护频率,核心是防止部件长期静止导致的功能失效:
短期闲置(3~6个月)
每月检查1次:查看存储环境温湿度,清理设备表面粉尘,更换驾驶室、电气箱内的防潮剂;检查轮胎气压(若气压下降,补充至标准气压的80%),查看防锈油是否脱落(局部脱落需补涂)。
每2个月操作1次:启动发动机(若无法启动,需检查电瓶电量,电量不足时用充电机补充),空载运行10~15分钟,同时操作起重臂、变幅、回转机构(每个动作重复3~5次),让液压油循环流动,防止管路内油液凝固、密封件长期静止老化;转动轮胎(每次转动90°,避免同一位置长期受压)。
长期闲置(6个月以上)
每3个月额外检查:拆卸电瓶(清理电极桩头,涂抹凡士林防锈),放置在干燥通风处,每月补充充电1次(防止亏电导致电瓶报废);检查液压系统密封件(若发现渗漏痕迹,需更换密封件);用兆欧表检测电机、电气线路绝缘电阻(绝缘电阻需≥1MΩ,否则需烘干处理)。
每6个月全面维护:更换液压油滤芯(即使未到更换周期,长期闲置也可能产生杂质);重新涂抹金属部件防锈油(尤其是起重臂销轴、吊钩等易锈蚀部位);检查钢丝绳润滑情况(若润滑脂干结,需清理后重新涂抹)。
四、安全与管理:规避闲置期间的意外风险
安全防护
设备停放后,将起重臂收回至最短状态,吊钩落地(或用支架支撑,避免钢丝绳长期受力),关闭所有操作开关,拔掉钥匙并妥善保管;
存储区域设置防护栏(距离设备≥1米),张贴“设备闲置,禁止操作”“禁止攀爬”标识,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;若设备带有液压支腿,需将支腿收回并锁定,避免意外伸出伤人。
台账管理
建立《设备闲置管理台账》,详细记录闲置开始时间、预处理情况(如更换液压油、电瓶拆卸时间)、每次维护时间与内容(如补涂防锈油、转动轮胎记录),便于后续启用时追溯设备状态,避免遗漏关键检查步骤。
五、启用前:恢复性检查,确保安全运行
闲置结束后,不可直接投入使用,需完成以下恢复性操作:
拆除所有防护措施(防水帆布、塑料膜、堵头),清理设备表面与内部粉尘;
重新安装电瓶(检查电极桩头连接是否牢固),加注冷却液、机油(若长期闲置,需检查油液液位与品质,必要时更换);
启动发动机,空载运行20~30分钟,检查发动机转速、油压、水温是否正常;操作液压系统各动作(起重臂伸缩、回转、变幅),观察有无卡顿、渗漏,测试制动系统(包括行车制动与驻车制动)是否有效;
空载试运行正常后,进行轻载测试(负载为额定载荷的30%~50%),确认设备各项性能达标后,方可逐步恢复至额定载荷作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