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门座式起重机长期闲置可能出现哪些问题?

作者:超级管理员 日期:2025-09-15

    门座式起重机(简称门座机)作为大型港口、堆场常用的起重设备,长期闲置(如数月以上)时,由于缺乏运行维护和环境因素影响,可能引发机械、电气、结构等多方面的问题,具体如下:

    一、金属结构腐蚀与强度下降

    主体结构锈蚀

    门座机的起重臂、门架、转台等金属结构长期暴露在户外,若未做好防腐处理,雨水、湿气、盐雾(尤其港口环境)会导致表面油漆剥落、钢材锈蚀,从局部点蚀逐渐发展为大面积腐蚀,削弱结构承载能力。

    焊缝、螺栓连接等关键部位易积水,锈蚀后可能导致焊缝开裂、螺栓松动或断裂,严重时引发结构变形甚至坍塌风险。

    金属疲劳与应力腐蚀

    闲置时结构长期承受自身重力,某些受力集中部位(如起重臂根部、门架支腿)可能因应力集中叠加腐蚀作用,产生微小裂纹并逐渐扩展,降低结构整体强度。

    二、机械传动系统卡滞与失效

    制动系统故障

    制动器(如起升制动、变幅制动、回转制动)的刹车片与制动轮长期接触,若暴露在潮湿环境中,易发生锈蚀粘连,导致制动失灵或卡滞;制动弹簧可能因长期受力而疲劳失效,无法正常复位。

    液压制动系统中,液压油可能因长期静置而氧化、乳化,或因密封件老化导致泄漏,使制动压力不足,影响制动效果。

    传动部件锈蚀与润滑失效

    齿轮、轴承、联轴器等传动部件,若润滑脂干涸或被雨水稀释,会失去润滑保护,导致金属表面直接接触并锈蚀,转动时出现异响、卡顿甚至卡死。

    钢丝绳长期闲置易受潮生锈,钢丝间的磨损加剧,导致破断拉力下降,吊装时存在断裂风险;卷筒、滑轮等接触部位也可能因锈蚀而磨损钢丝绳,进一步缩短其使用寿命。

    行走与回转机构卡涩

    门座行走轨道若积尘、积水或被异物堵塞,车轮与轨道间可能因锈蚀或卡阻而无法灵活移动;回转支承(如转盘轴承)长期不转动,滚道内的润滑脂流失,会导致转动阻力增大,甚至出现“抱死”现象。

    三、电气系统受潮与老化

    电气元件损坏

    控制柜、配电箱内的接触器、继电器、断路器等元件,因长期受潮可能出现触点氧化、粘连,导致电路不通或短路;线路绝缘层老化破损,易引发漏电或接地故障,威胁设备和人员安全。

    传感器(如高度限位、重量限制器)、编码器等精密部件受潮后,可能出现信号漂移或失灵,导致设备无法正常监测和保护。

    电机故障

    起重电机、行走电机等长期闲置,绕组绝缘层可能因潮湿而老化,绝缘电阻下降,通电时易发生短路烧毁;电机轴承润滑不良且锈蚀,启动时可能因阻力过大而无法运转,或因过热触发保护装置跳闸。

    控制系统失效

    操作台按钮、手柄等操作部件可能因氧化、积尘而卡滞,无法正常发出指令;PLC、触摸屏等控制模块若受潮或长期断电,可能出现程序丢失、数据错乱,导致设备无法启动或运行异常。

    四、辅助系统与附件问题

    液压系统故障

    液压泵、液压缸、液压阀等部件长期静置,液压油可能因氧化变质或混入水分,导致油液污染;密封件(如油封、O型圈)老化收缩,易引发液压油泄漏,使起升、变幅等动作无力或迟缓。

    安全装置失灵

    高度限位器、力矩限制器、防风防滑装置(如夹轨器、锚定装置)等安全部件,可能因锈蚀、卡滞而无法正常工作,失去保护功能,增加操作风险。

    附件损坏或丢失

    吊钩、吊具、滑轮组等易损件若未妥善存放,可能因锈蚀、碰撞而变形损坏;梯子、平台、护栏等安全设施可能因锈蚀松动,存在坠落风险。

    五、整体功能退化

    长期闲置后,门座机各系统间的协调性下降,启动时可能出现异响、振动过大等问题,即使短期调试也难以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,不仅影响作业效率,还可能因突发故障导致安全事故。

    为避免上述问题,门座机长期闲置前需进行全面清洁、防腐、润滑处理,断开电源并做好密封防护;闲置期间定期检查维护,保持干燥通风;重新启用前需进行系统性检测、调试和试运行,确保各部件功能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