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门座式起重机一般需要怎么运输?

作者:超级管理员 日期:2025-08-27

    门座式起重机因体积庞大、结构复杂(主要包含门架、回转平台、起重臂、平衡臂、起升机构等核心部件),且单一部件重量可达数十至数百吨,运输需遵循“拆解分段、专业承运、全程管控”的原则,具体运输流程和注意事项如下:

    一、运输前:拆解与预处理

    门座式起重机无法整体运输,需先按结构特性拆解为可独立承载的单元,同时做好防护,避免运输中损坏。

    科学拆解

    根据设备设计图纸和厂家指导,将起重机拆解为多个核心模块,常见拆解单元包括:

    门架系统(含支腿、横梁,若支腿可折叠需先折叠,减少横向尺寸);

    回转平台(含回转支承、驱动机构,需固定回转部分,防止运输中转动);

    起重臂与平衡臂(起重臂可分段拆解,若长度超过运输限制需拆分,平衡臂需单独固定配重块,避免配重移位);

    起升机构、变幅机构(含电机、减速器、卷筒等,需单独包装,防止精密部件磕碰);

    电气控制系统(控制柜、电缆、传感器等,需用防水、防震包装材料密封,避免受潮或震动损坏)。

    拆解过程中需做好标记(如编号、对位记号),方便后续现场组装。

    部件防护处理

    金属裸露部位(如法兰、轴头、连接螺栓)需涂抹防锈油,再用塑料膜或防锈纸包裹;

    易碰撞部件(如起重臂端头、控制柜外壳)需加装木质或橡胶护角;

    大型结构件(如门架横梁)需在底部焊接临时支撑座,确保运输时受力均匀,避免变形;

    电缆、软管等柔性部件需整理捆扎,固定在对应模块上,防止运输中缠绕或拉扯断裂。

    二、运输方式选择:根据部件尺寸与重量匹配

    门座式起重机部件差异大(小至几十公斤的控制柜,大至数百吨的门架),需结合部件参数选择运输工具,核心运输方式包括以下几种:

    公路运输:适用于中小尺寸部件与短途运输

    运输工具:普通货车(用于控制柜、电机等小型部件)、低平板半挂车(用于门架、回转平台等大型、重型部件,低平板可降低装载高度,避免超高,部分需带液压转向功能,方便狭窄路段通行)。

    注意事项:

    提前核算部件重量与尺寸,确保不超过货车载重(通常低平板挂车载重50-200吨)和道路限高(一般公路限高4.5米,特殊路段需提前勘察)、限宽(通常限宽2.5米,超宽需办理《超限运输许可证》);

    装载时用钢丝绳、紧绳器将部件固定在车厢上,接触面垫防滑橡胶垫,防止运输中滑动;若部件重心较高(如起重臂),需加装侧向支撑,避免侧翻。

    铁路运输:适用于长距离、大重量部件(如跨区域运输)

    运输工具:铁路平板车(专用货运平板车,载重可达300吨以上,适合门架、回转平台等超重型部件)、棚车(用于电气柜、精密部件,防止雨淋和灰尘)。

    注意事项:

    需提前与铁路部门沟通,确认平板车规格、运输路线(避开电气化铁路限高限制),办理铁路超限运输审批;

    部件装载需居中对齐,确保铁路平板车受力平衡,避免偏重导致轨道安全风险;运输途中需协调铁路部门做好中途检查,防止固定装置松动。

    水路运输:适用于跨水域、超大型部件(如港口、沿海项目)

    运输工具:驳船(用于沿海或内河运输,载重可达千吨级,适合整体门架、起重臂等超大型部件)、海轮(用于跨洋运输,需搭配码头吊装设备)。

    注意事项:

    选择具备重型吊装能力的港口(配备门座起重机、浮吊),方便部件上下船;

    考虑水路风浪影响,部件固定需采用“多点锚固”方式(如用钢缆将部件与驳船甲板系固点连接),同时在部件底部垫置缓冲材料(如沙袋、橡胶垫),减少颠簸冲击;

    提前查询运输路线的水位、航道宽度,避开浅滩、暗礁,确保通行安全。

    多式联运:适用于复杂运输场景(如“公路+铁路+水路”结合)

    若起重机从厂家到项目现场需跨多种运输环境(如内陆厂家→港口→沿海项目现场),需规划多式联运方案:

    先通过公路将部件运至铁路货运站,再经铁路运至港口,最后通过驳船运至项目附近码头,全程需协调各环节的装卸设备(如叉车、汽车吊、浮吊)与时间衔接,避免部件滞留。

    三、运输过程管控:保障安全与部件完好

    路线勘察与规划

    运输前需对全程路线进行实地勘察(尤其是公路运输),重点确认:

    道路承重:避开乡村小路、老旧桥梁,选择国道、省道等承重能力强的路线,必要时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关键桥梁进行承重评估;

    障碍排查:清除路线中的限高杆、广告牌、树木等障碍物,超宽运输需提前联系交管部门安排escorts(护送车辆),在高峰期或复杂路段引导通行;

    天气与环境:避开暴雨、台风、暴雪等恶劣天气,水路运输需关注海洋预报,避免在恶劣海况下航行。

    实时监控与检查

    安装GPS定位系统与温湿度传感器(用于电气部件运输),实时跟踪车辆/船舶位置、行驶速度及车厢内环境,异常情况及时预警;

    公路运输每2小时停车检查一次固定装置(钢丝绳是否松动、护角是否脱落),铁路/水路运输每天至少检查一次部件状态,发现问题立即停机/停航处理。

    人员配置与培训

    运输团队需配备专业人员,包括:

    持证驾驶员(如A2驾照、大件运输专项驾照)与押运员,熟悉大件运输操作规范;

    技术人员(了解起重机结构),可在运输中处理简单故障(如固定装置松动);

    出发前需对团队进行培训,明确运输流程、应急方案(如车辆故障、部件移位的处理方法)。

    四、卸车与临时存放:衔接现场安装

    卸车操作

    到达项目现场后,需使用与部件重量匹配的吊装设备(如汽车吊、履带吊、浮吊)卸车,吊装前需:

    检查吊装设备的额定起重量、钢丝绳强度,确保满足要求;

    清理卸车场地,平整地面(必要时铺设钢板或碎石,防止吊装设备下陷);

    按拆解标记顺序卸车,优先卸门架等大型基础部件,再卸回转平台、起重臂等上层部件,避免后续二次搬运。

    临时存放

    若不能立即安装,部件需临时存放,需注意:

    分类存放:大型结构件(门架、起重臂)露天存放时,底部垫置木方或型钢,避免直接接触地面受潮;电气部件、精密机构需存放在干燥、通风的临时仓库,远离粉尘与腐蚀性物质;

    防护加固:露天存放的部件需覆盖防雨布(尤其是金属部件),定期检查防锈涂层是否完好,发现锈蚀及时补涂;

    安全管理:设置警示标识,禁止无关人员靠近存放区域,防止部件被碰撞或破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