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轮胎式起重机的保养注意事项有哪些?

作者:超级管理员 日期:2025-08-08

    轮胎式起重机作为一种机动性强、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、物流吊装等场景的设备,其保养直接关系到作业安全、设备寿命和运行效率。以下是轮胎式起重机保养的核心注意事项,涵盖关键系统和日常操作要点:

    一、底盘系统保养

    轮胎式起重机的底盘承载着整车重量和作业时的附加载荷,是保养的重点:

    轮胎维护:

    定期检查轮胎气压(包括备胎),确保符合厂家规定,避免超载导致胎压异常;

    清理胎纹内的石子、玻璃等杂物,防止割裂轮胎;

    检查轮胎磨损情况,若出现偏磨、裂纹或胎面磨损至警戒线,需及时更换,避免爆胎风险;

    长期停放时,应将车身支起,避免轮胎长时间受压变形。

    制动系统:

    检查刹车片厚度,若磨损过度(通常小于3mm)需更换;

    定期排查制动管路是否漏油、漏气,确保制动液/气压力正常;

    作业前测试制动性能(包括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),确保制动灵敏、无跑偏。

    传动与转向系统:

    定期更换变速箱油、差速器油,检查油液液位和清洁度,避免因油液变质导致齿轮磨损;

    检查转向拉杆、球头是否松动或变形,转向助力油是否充足,确保转向轻便、无卡滞。

    二、起重作业系统保养

    起重机构是轮胎式起重机的核心工作部件,保养需精细:

    吊臂与伸缩系统:

    每次作业前检查吊臂有无变形、裂纹,连接销轴是否紧固,若发现异常需立即停用;

    定期清理吊臂滑块轨道,涂抹专用润滑脂(如锂基脂),确保伸缩顺畅;

    检查伸缩油缸的密封件,若出现漏油需及时更换,避免液压油泄漏影响伸缩性能。

    钢丝绳与吊钩:

    每日检查钢丝绳是否有断丝、锈蚀、变形或跳槽,若断丝数超过规定标准(如单股断丝达10%)需立即更换;

    钢丝绳应定期涂抹钢丝绳专用润滑脂,避免干摩擦磨损;

    吊钩需检查有无裂纹、变形,钩口是否过度磨损,安全销是否完好,定期进行载荷试验(如每年一次)。

    液压系统:

    保持液压油清洁,定期更换液压油和滤芯(一般每500-1000小时更换一次),换油前需清洗油箱;

    检查液压管路、接头是否漏油,软管有无老化、鼓包,发现问题及时更换;

    作业前启动发动机,让液压系统预热(尤其是低温环境),待油温升至40℃左右再进行起重操作,避免冷启动时压力过大损坏元件。

    三、动力系统保养

    发动机是设备的“心脏”,保养需遵循厂家规定的周期:

    燃油与润滑:

    使用符合标号的燃油(避免劣质燃油堵塞喷油嘴),定期排放油箱底部的积水和杂质;

    按规定更换机油和机油滤芯(通常每200-300小时一次),检查机油液位,避免缺油导致发动机拉缸;

    空气滤芯需定期清理(粉尘多的环境每周一次),堵塞时及时更换,防止发动机进气不足、功率下降。

    冷却系统:

    检查冷却液液位,确保在“MIN”和“MAX”之间,不足时添加同型号冷却液(避免混用不同品牌);

    定期清理散热器表面的灰尘、柳絮等杂物,保证散热效果,防止发动机过热;

    冬季停机后,若环境温度低于0℃,需放净冷却液(或使用防冻液),避免水箱冻裂。

    电气系统:

    检查蓄电池电量,电极桩头是否氧化,若有氧化物需用热水冲洗并涂抹凡士林防锈;

    清理发电机、起动机表面的油污,检查皮带松紧度(以按压10-15mm为宜),过松会导致发电不足,过紧易磨损轴承;

    定期检查灯光、警示装置(如转向灯、作业警示灯)是否正常,确保作业时的安全性。

    四、日常操作与停放保养

    作业前检查:

    确认支腿是否牢固支撑(地面需平整,必要时垫枕木),避免作业时车身倾斜;

    测试各操作手柄(如吊臂伸缩、变幅、旋转)是否灵敏,有无卡滞或异响。

    作业后维护:

    清理设备表面的泥土、油污,尤其注意吊臂底部、支腿油缸等易积灰部位;

    将吊臂收回至最短状态,吊钩升至最高位置,避免长期悬垂;

    记录作业中出现的异常(如异响、漏油),及时反馈维修。

    长期停放保养:

    停放于干燥、平整的场地,支起车身,轮胎离地或垫木板;

    放空液压系统余压,关闭发动机后断开总电源;

    对裸露的金属部件(如销轴、吊钩)涂抹防锈油,吊臂和车身覆盖防雨布,防止锈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