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座式起重机是港口、堆场等场所用于货物装卸的大型工程机械,结构复杂、作业环境多变,做好保养工作对保障其运行安全、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。以下是门座式起重机保养的注意事项,按关键系统和保养周期分类说明:
一、金属结构的保养
金属结构是起重机的骨架(如门架、臂架、转台等),直接影响设备稳定性,需重点关注:
日常检查
定期检查结构件连接部位(螺栓、铆钉、销轴)是否松动、断裂,尤其是受力集中区域(如臂架铰接点、门架支腿),发现松动及时紧固,断裂则立即更换。
观察结构表面是否有裂纹、变形或腐蚀,重点检查焊缝处(如臂架变截面位置),若发现裂纹需停止使用并联系专业人员修复,避免裂纹扩展导致结构坍塌。
对露天存放的设备,雨后需清理积水,防止金属结构长期浸泡生锈;定期对非油漆覆盖的金属表面(如销轴、螺栓)涂抹防锈油脂。
防腐处理
每年对金属结构表面进行一次全面检查,若油漆脱落、锈蚀面积超过30%,需重新除锈(喷砂或打磨)并涂刷防锈漆和面漆,尤其注意角落、缝隙等易积灰积水的部位。
二、机构系统的保养(起升、变幅、回转、运行机构)
机构系统是起重机的核心动力部分,包括电机、减速器、制动器、卷筒、钢丝绳等,保养需按“润滑+检查+调整”结合进行:
润滑保养
严格按照设备手册规定的润滑油型号(如齿轮油、液压油)和周期(一般每月一次)加注,重点部位包括:
减速器:定期检查油位,不足时补充,每运行1000小时更换一次润滑油,更换前需清理内部油污。
轴承:滚动轴承需加注锂基润滑脂,每200小时检查一次,确保油脂填充量为轴承空隙的1/2~2/3,避免过多导致过热。
钢丝绳:每周涂抹专用钢丝绳润滑脂,涂抹前需用煤油清理表面油污和铁锈,确保润滑脂渗透到绳芯。
关键部件检查与维护
钢丝绳:每天检查是否有断丝、磨损、变形(如打结、扭曲),断丝数超过标准(如单股断丝达10%)或直径磨损超过10%时必须更换;同时检查绳卡、卷筒固定是否牢固,避免钢丝绳滑脱。
制动器:每班次检查制动间隙(一般0.5~1mm)和制动效果,若出现制动迟缓、异响或发热,需调整制动瓦块与制动轮的间隙,更换磨损的制动片;液压制动器需检查油液是否泄漏,确保制动压力正常。
卷筒与滑轮:每周检查卷筒壁磨损情况(壁厚减少量不超过原厚度的20%),滑轮槽底磨损超过3mm或出现裂纹时更换;确保卷筒和滑轮转动灵活,无卡滞。
电机与减速器:运行中监听是否有异响(如齿轮啮合异常声),检查电机温度(不超过80℃)和减速器漏油情况,发现漏油及时更换密封件。
三、液压系统的保养
门座式起重机的变幅、回转等机构常采用液压驱动,液压系统对清洁度和压力稳定性要求高:
油液管理
液压油需使用设备规定型号(如抗磨液压油),新油注入前需过滤(精度不低于10μm),避免杂质进入系统;每运行2000小时更换一次液压油,同时清洗油箱和过滤器。
定期检查油位和油质,若油液乳化、变色或含有杂质,需立即更换;检查油箱通气孔是否通畅,防止负压导致吸油困难。
元件检查
检查液压泵、液压马达运行时是否有异响,壳体温度是否正常(不超过65℃),若出现振动或泄漏,及时检修密封件或调整压力。
每周检查液压管路、接头是否漏油,软管是否老化开裂,发现问题立即更换;定期清洗或更换液压油过滤器(每500小时一次),避免滤芯堵塞导致系统压力损失。
四、电气系统的保养
电气系统控制设备的运行,需注重安全性和稳定性:
线路与元件检查
每周检查电缆是否有破损、老化,接线端子是否松动、氧化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;移动电缆(如小车电缆)需避免过度弯曲或拖拽,防止内部断线。
检查接触器、继电器的触点是否烧蚀,若触点表面有氧化层,用细砂纸打磨;定期清洁电气柜内的灰尘,避免短路。
安全装置校验
每月校验限位开关(如起升高度限位、变幅限位、运行限位),确保动作灵敏可靠,防止超程运行引发事故。
检查紧急停止按钮、过载保护装置(如力矩限制器)是否正常工作,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校准,确保符合安全标准。
五、特殊环境下的保养
高温环境:夏季需加强电机、液压系统的散热,清理散热器表面的灰尘;避免在正午高温时段长时间满负荷作业,防止设备过热。
潮湿/沿海环境:每周对电气元件、金属结构进行除湿防锈处理,液压系统加装防水透气塞,防止海水或湿气侵蚀。
多尘环境:增加过滤器清洁频率,每班作业后清理机构表面的粉尘,避免粉尘进入轴承或减速器内部。
六、保养周期与记录
日常保养:由操作人员每班作业前后进行,重点检查钢丝绳、制动器、润滑和安全装置。
定期保养:每月进行一次机构系统全面检查,每季度进行液压、电气系统深度维护,每年进行金属结构和安全装置的全面检测。
建立保养台账:记录每次保养的时间、内容、更换的部件及设备运行状态,便于追溯问题和制定后续保养计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