轮胎式起重机日常保养核心是**“防故障、保安全、延寿命”,需围绕“行走系统、起重系统、液压系统、电气系统、结构件”五大核心模块,结合每日作业前、作业后及定期维护频次,制定针对性保养措施,具体如下:
一、每日作业前保养(核心:排查安全隐患,确保作业合规)
1.外观与结构件检查
目测起重机车身、起重臂、车架、支腿等结构件,无明显变形、裂纹、焊缝开焊(重点检查起重臂根部、支腿连接点),若发现裂纹需立即停机,禁止作业;
检查所有螺栓、销轴、销套的紧固情况,尤其是起重臂节连接螺栓、支腿固定螺栓,无松动、缺失(用扳手抽查关键螺栓扭矩,符合设备手册要求);
清理车身及作业区域杂物,确保走台、操作室、支腿下方无油污、障碍物,起重臂下方无悬挂异物。
2.行走系统保养
轮胎检查:胎压符合设备规定(通常6-8bar,参考手册标注),无鼓包、裂纹、嵌入尖锐杂物(如铁钉、碎石),胎面磨损不超过极限标记(花纹深度≥1.6mm);
轮毂与制动:轮毂轴承无松动、发热(用手触摸无烫手现象),制动系统(行车制动、驻车制动)灵活有效,制动踏板行程正常(10-15cm),制动液液位在刻度线之间;
转向系统:转向盘转动灵活,无卡滞、跑偏,转向拉杆、球头无松动、变形,转向油液位正常,无渗漏。
3.起重系统检查
钢丝绳:主副吊钩钢丝绳无断丝、断股(断丝数≤6根/捻距,断股则立即更换),钢丝绳润滑良好(表面有均匀油膜,无锈蚀、干涩),绳卡固定牢固(数量≥3个,间距≥15cm);
吊钩与滑轮:吊钩无变形、裂纹,防脱装置完好,吊钩开口度≤原尺寸的10%,滑轮转动灵活,无卡滞、磨损严重(轮槽磨损深度≤3mm);
卷筒:卷筒无裂纹、变形,钢丝绳排列整齐,无跳槽、挤压现象,卷筒端部挡板完好(高度≥钢丝绳直径的2倍)。
4.液压系统检查
液位与清洁度:液压油箱油位在液位计上下刻度之间,油液无浑浊、乳化、变色(正常为透明或淡黄色),若油液污染需及时更换;
渗漏检查:液压管路、接头、油缸、阀组无渗漏(目测无油滴滴落,接头处无湿润痕迹),管路无老化、破损、扭曲;
压力与动作:启动发动机,空载操作支腿伸缩、起重臂变幅/伸缩、吊钩升降,动作平稳无卡顿、冲击,液压系统压力正常(参考设备手册额定压力)。
5.电气系统检查
电源与仪表:蓄电池电量充足(电压≥24V),接线柱无松动、腐蚀(若有腐蚀用凡士林涂抹防护),仪表盘指示灯、压力表、转速表等显示正常;
控制装置:操作手柄、按钮灵活有效,无卡滞,远程控制(若有)信号稳定,应急停止按钮功能正常(按下后设备立即停机);
照明与警示:作业灯、转向灯、刹车灯、警示灯(红灯)工作正常,喇叭声音清晰,反光标识完整醒目。
二、每日作业后保养(核心:清洁防护,避免故障积累)
1.清洁整理
用高压水枪(压力≤8MPa)冲洗车身、轮胎、支腿,清除泥沙、灰尘、油污(避免高压直冲电气部件、液压接头);
清理起重臂、卷筒、滑轮上的杂物(如钢丝绳碎屑、灰尘),防止磨损部件;
擦拭操作室内部,清洁仪表盘、操作手柄,保持室内干燥整洁。
2.部件防护
钢丝绳保养:用钢丝刷清除钢丝绳表面灰尘、锈蚀,均匀涂抹专用钢丝绳润滑脂(选择耐磨损、防腐蚀型号),确保润滑脂渗透到绳芯;
液压系统防护:检查液压油箱盖密封完好,防止灰尘、水分进入,若当天作业环境潮湿,需打开油箱底部放油阀,排出少量油液(带出底部水分);
金属部件防锈:支腿接地端、销轴、螺栓等外露金属部件,涂抹防锈油(尤其雨天作业后),避免锈蚀。
3.停放规范
选择平坦、坚实的停放场地(承载力≥支腿接地压力),支腿全部伸出并垫好支腿垫板(面积≥0.5㎡,厚度≥20mm),起重臂收回至最短位置,吊钩升至最高处并固定;
拉紧驻车制动,挂空挡,关闭发动机,拔掉电源总开关;
露天停放时,覆盖防雨布(覆盖起重臂、操作室、液压系统),防止日晒雨淋;长期停放(超过3天)需用支架支撑起重臂,避免轮胎长期承压。
三、定期保养(按周期执行,核心:深度维护,延长部件寿命)
1.每周保养
润滑强化:对起重臂铰点、支腿铰点、滑轮轴、卷筒轴等转动部位,加注润滑脂(锂基润滑脂为主),每个润滑点加注至有新脂溢出为止;
制动系统检查:调整行车制动间隙(蹄片与制动鼓间隙≤0.5mm),检查制动蹄片磨损情况(剩余厚度≥5mm),磨损严重则更换;
液压滤芯检查:更换液压系统回油滤芯、吸油滤芯(若为一次性滤芯),清洗滤芯壳体,若滤芯堵塞严重(压差≥0.3MPa),需检查油液污染原因。
2.每月保养
结构件探伤:对起重臂、车架、支腿等关键结构件的焊缝,进行磁粉探伤或渗透探伤(重点检查受力集中部位),发现裂纹立即停机修复;
液压系统深度维护:检测液压油粘度、水分含量(水分≤0.1%),若超标则更换液压油(同时更换滤芯),清洗液压油箱内壁;
电气系统维护:检查电缆线、线束绝缘层无老化、破损,接线端子紧固,用压缩空气清理电气控制柜、电机散热片灰尘;
轮胎深度检查:测量轮胎花纹深度、磨损均匀性,检查轮毂轴承间隙(用手晃动轮胎无明显松动),紧固轮毂螺栓。
3.每季度保养
钢丝绳全面检测:用钢丝绳探伤仪检测钢丝绳内部损伤,若有内部断丝、锈蚀严重,立即更换;对所有钢丝绳进行彻底清洁后重新润滑;
吊钩与滑轮维护:拆卸吊钩、滑轮,检查内部轴承磨损情况,更换磨损严重的轴承,对吊钩进行无损探伤(避免内部裂纹);
液压泵与马达检查:检查液压泵、马达工作噪音(正常≤75dB),无异常振动,拆解检查内部零件(如叶片、柱塞)磨损情况,必要时更换;
支腿维护:拆卸支腿油缸,检查密封件(油封、密封圈)磨损情况,更换老化密封件,清理油缸内壁杂质,重新加注液压油。
4.每年保养(年度大修)
结构件全面检修:对起重臂、车架、支腿进行全面探伤,修复焊缝裂纹,校正变形部件;对所有螺栓进行扭矩校验,更换松动、腐蚀严重的螺栓;
动力系统维护:检查发动机缸压、机油压力,更换发动机机油、机油滤芯、空气滤芯、燃油滤芯;清理发动机散热器、排气管积碳;
液压系统全面更换:更换全部液压油、液压滤芯、密封件,清洗液压管路、阀组、油缸,检测液压系统压力损失(≤10%);
电气系统升级维护:更换老化电缆线、传感器、仪表,检查控制器、接触器工作状态,升级控制程序(若有厂家更新);
整机性能测试:进行空载、额定载荷、超载(110%额定载荷)测试,检查起重性能、制动性能、液压系统稳定性,确保符合设备出厂标准。
四、特殊环境专项保养(核心:适配极端条件,避免损伤)
1.高温环境(气温≥35℃)
增加液压系统检查频次(每日2次),确保散热风扇工作正常,液压油温度≤80℃(超过则停机降温);
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液位、散热片清洁度(无杂物堵塞),避免发动机过热;
轮胎避免暴晒,停放时选择阴凉处,定期检查胎压(高温下胎压升高≤10%,过高则放气至标准值)。
2.低温环境(气温≤0℃)
更换适配低温的燃油(柴油标号≤-10#,根据最低气温调整)、发动机机油(粘度等级5W-40或0W-30)、液压油(倾点≤-20℃);
启动前预热发动机(怠速预热5-10分钟),避免冷启动冲击损伤部件;
作业后放净液压系统残余压力,关闭电源总开关,用保温套包裹蓄电池、液压油箱,防止冻裂。
3.雨季/潮湿环境
每日检查电气部件防水密封(操作室、控制柜、电机),无进水、受潮,若有积水及时清理,用吹风机吹干;
增加金属部件防锈频次(每周1次),涂抹防锈油或防腐涂料,重点防护支腿、销轴、钢丝绳;
作业后清洁设备时,避免水进入制动系统、电气接口,支腿垫板下方垫防水塑料膜,防止受潮下陷。
4.沿海盐雾环境
每日用淡水冲洗车身、金属部件,清除盐雾残留(避免盐雾腐蚀);
液压油、润滑油选择耐盐雾腐蚀型号,定期检查油液污染情况(每半月1次);
电气部件、液压接头加装防腐蚀护套,接线柱涂抹凡士林,防止腐蚀松动。
五、保养注意事项(核心:安全规范,避免维护损伤)
保养前必须停机、断电、拉紧驻车制动,支腿全部伸出并垫好垫板,悬挂“正在保养,禁止操作”标识;
润滑时选用与设备匹配的润滑脂/润滑油(参考设备手册),禁止混合使用不同型号、不同品牌的油液;
拆卸液压管路、电气部件时,做好标记(如标签标注接口位置),避免安装错位;拆卸后用盲堵密封液压接口,用防尘罩覆盖电气接头,防止杂质进入;
高空作业(如检查起重臂顶部)需系安全带,使用稳固的梯子,严禁攀爬起重臂;
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废油、废滤芯、废旧零件等,分类回收至指定容器,不得随意丢弃,符合环保要求;
建立保养台账,记录每日/定期保养内容、更换部件、检测数据、执行人,便于追溯设备状态,发现异常及时排查(如液压油频繁渗漏需查找根本原因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