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门座式起重机部件运输时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办法

作者:超级管理员 日期:2025-11-03

    门座式起重机部件运输的核心问题集中在超规运输合规性、部件碰撞损坏、固定松动移位、精密部件防护失效,解决需从合规准备、防护加固、过程管控三方面针对性处理。

    一、常见运输问题

    超宽超高超重违规:主梁、臂架等部件尺寸/重量超标,未办审批导致被扣或通行受阻。

    部件碰撞变形:金属结构件(如底座、拉杆)无有效缓冲,运输中相互撞击出现凹痕、变形。

    固定装置松动:捆绑带/钢丝绳老化或固定点不当,刹车、转弯时部件移位。

    精密部件损坏:减速器、电气控制柜、传感器等未密封防护,受潮、进尘或受震失效。

    密封失效锈蚀:部件端口未封堵,水分、盐分(港口运输)侵入导致金属锈蚀。

    运输路线适配差:桥梁承重不足、隧道高度不够,导致运输中断。

    二、对应解决办法

    解决超规运输问题

    提前拆解模块化,将超规部件拆分(如臂架分段、附属结构单独运输),降低单部件尺寸重量。

    提前7-15天办理超限运输许可证,规划专用路线,避开限制路段,必要时协调交通管制。

    选用超低平板车、液压转向挂车等专用运输设备,降低装载高度。

    避免部件碰撞变形

    金属结构件表面覆盖防撞垫、珍珠棉,边角处加护角,部件间用缓冲板隔离,禁止直接接触。

    大型结构件(主梁、回转平台)底部铺垫厚枕木,确保受力均匀,避免局部挤压变形。

    合理规划装载顺序,重件在下、轻件在上,避免重物压迫轻脆部件。

    加固固定装置

    选用高强度捆绑带(破断拉力≥部件重量1.5倍)或钢丝绳,固定点选设备底座专用吊耳/加强筋,避开机壳、轴承座等脆弱部位。

    旋转部件(如转盘、滑轮组)用限位销锁死,防止运输中转动碰撞;捆绑处加橡胶垫,避免磨损部件表面。

    每2-3小时或关键路段(转弯、爬坡)检查固定状态,松动及时紧固。

    防护精密部件

    减速器、电机等设备密封端口,排空内部油液(或更换运输专用油),外部包裹防雨防尘罩,放入防潮箱运输。

    电气控制柜拆除后单独包装,内部填充缓冲材料,接口做绝缘处理,避免受潮短路。

    传感器、仪表等脆弱部件拆卸单独存放,标注“轻拿轻放”,运输中避免震动。

    防止密封失效锈蚀

    所有部件端口(如管道接口、电机接线口)用盲板、密封盖封堵,关键部位涂抹防锈脂。

    港口或沿海运输时,选用防盐雾包装,定期检查包装完整性,避免盐分侵入。

    运输后及时开箱检查,发现锈蚀点用除锈剂处理并补涂防锈漆。

    优化运输路线规划

    运输前实地勘察路线,核查桥梁承重、隧道高度、路面平整度,标记风险点。

    对承重不足的桥梁,提前协调加固或绕行,必要时采用轮渡运输(跨水域路段)。

    避开暴雨、台风等恶劣天气,遇特殊天气及时停靠安全区域。

    三、运输前关键准备

    制定详细运输方案,明确部件拆解清单、装载顺序、固定方式、应急措施。

    对所有部件编号标识,拍摄外观照片存档,便于到货后核对验收。

    培训押运人员,熟悉部件特性和应急处理流程,配备工具箱、备用捆绑件等应急物资。